天津:融資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破冰
2006年9月,天津必利優科技發展公司從渤海銀行貸款20萬元,開創了天津市以無形資產質押獲貸的先河;2006年6月,森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3000萬元,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固定貸款的先例;2006年9月,金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工大紡織助劑公司、國威給排水公司等從銀行貸款700萬元,成功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捆綁獲貸……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的多方努力下,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堅冰開始松動,而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則為企業貨款融資提供了平臺。
1億元帶動融資擔保體系
“融資難,難于上青天。”這是一位科技型小企業創業者對融資難的感嘆。由于抵押不足,難以融資,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眾多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夭折了。有數據表明,約有50%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立3年內死亡,在剩下的50%企業中又有一半企業熬不到5年就消失了。獲得商業金融與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和支持,幾乎是所有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的夢想。
2005年秋,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出現了轉機。2005年9月30日,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與天津市科委簽訂了《關于開展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合作協議》,創建促進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型融資工具,并組建相關的貸款平臺和擔保平臺。
根據協議,2005年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面向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億元的貸款額度,以扶持和培育它們進一步發展,進而推動天津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天津市科委指定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為貸款平臺,作為統借統還借款主體;指定天津創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為擔保平臺,負責落實借款主體的反擔保措施。
談到具體的操作方式,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主任郝為民介紹,根據合作協議,該中心具體負責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征集、評估以及貸款項目的受理、評議,并負責委托貸款、貸后管理和貸款本息催收等工作。該中心按照商業貸款的模式,對申請貸款的項目進行產業、財務、法律、信用等評估,并經有關專業機構嚴格審核后交國家開發銀行審定,然后委托專業銀行放貸。各貸款項目單位作為最終用款人使用并償還貸款本息。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天津市科委和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分行合作開展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截至目前,天津市已有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向貸款平臺提出貸款申請近1億元。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協議激發了天津地區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熱情。繼國家開發銀行后,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還與渤海銀行、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并積極探索解決中小企業小額貸款無抵押無擔保的難題,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創新打造融資平臺
銀行與地方政府簽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授信協議,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科技部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協議,本來最初選擇西安、北京、上海、沈陽四個城市做試點,但因為天津、武漢、深圳、蘇州等地已經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科技部火炬中心就正式推廣,還出臺了一部分政策,包括部分貼息。天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最早拿出方案上報給科技部火炬中心,所以天津成為第一個備案的城市。”
以往商業貸款主要考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抵押和盈利能力,而較少考慮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成長性,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據有關資料顯示,科技型中小企業只占我國全部中小企業的3%,卻貢獻了中國專利的60%和新產品的80%。但融資難一直是我國絕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資金不足已成為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障礙。
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通過建立貸款平臺,建立專業化的專家評估制度,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產業化水平及成長性為主要評價內容,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商業貸款的門檻,使一大批創新創業能力強、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得到扶持。這一機制就是為突破中小企業貸款難這一瓶頸,在高風險和高效益間找到一個均衡點。
天津市科委和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共同建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可以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產品創新結合,利用政策性金融資金和新型金融工具,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服務。同時利用這個平臺對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篩選與推介,吸引更多的銀行參與到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事業中來,形成各方共同受益、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服務與金融創新結合
天津工業大學助劑紡織有限公司今年向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提出了貸款申請。這家有高校背景的企業科研實力雄厚,對自己的項目信心滿滿,但與許多中小企業一樣沒有足夠的抵押物。這個項目到底有沒有市場前景?
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拉出了自己的專家隊伍。與傳統的成果鑒定組由院校中專業人士組成不同,該中心的專家隊伍是由金融、營銷、管理各專業組成,特別是吸納了來自企業的專家。“這是一個與市場更加接近的專家隊伍,不同于以往項目的評審,貸款平臺對項目的預審主要是針對市場前景,側重找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落腳點是企業是否有還款能力。這樣的組成能更好地把握項目的市場前景,幫助銀行把風險降到最低。”郝為民說。
針對絕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不動產做抵押物,著作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又沒有成熟的評估體系等問題,該中心以政府信用為依托,協商各商業銀行負責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部門,實施有別于大企業的信貸策略,在授信規模、授信方式、貸款期限、擔保方式及審批程序上給予科技型中小企業優惠待遇。同時,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產業發展政策,積極協調各商業銀行調整信貸投向,擴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范圍,并積極研究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品種。
“從運行效果看,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的貸款平臺發揮了天津市科委在科技成果、科技資源方面匯集篩選的優勢,促進企業、銀行進行項目對接及合作,推動成果轉化,也體現出國家政策銀行的貸款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傾斜,鼓勵創新的指導作用。”該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面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粗放等方面的問題,該中心還積極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評價及信息化平臺等,對企業提供信用評價報告。在條件成熟后,將由其對企業提供貸款的信用擔保,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雖然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開始松動,但各種數據表明資金仍然是這些企業發展的桎梏。
據統計,2006年二季度中小企業融資景氣指數降至68.8,比一季度下降3.7點。其中,認為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占到38.2%。企業融資難度的增加,加劇了本已嚴峻的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的緊張狀況。融資通路的阻塞無疑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
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開始探索進一步發展的途徑。天津市科委將以該中心為依托成立投資公司,以投資公司為主體向銀行貸款,并介入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致力于加強科技與金融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更好地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該中心開始探索貸款平臺金融風險補償機制。“這是為了使雙方合作穩定、深入、持久,化解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使貸款平臺具有抵御風險、自我補償、良性發展的能力。根據合作協議中所確定的風險分擔原則,依照‘企業+銀行+政府’模式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該中心融資部負責人介紹說。
對于優秀的項目,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將幫助其進行包裝,引導其申請創新基金、火炬計劃等科技計劃,獲得來自國家和地方的資金支持。據悉,該中心每年受理的科技計劃項目有1800余項,其中20%以上的項目可進入中試或批量生產等產業化階段。同時,通過對申報的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資助的方式對承貸單位給予支持,提高其產品技術水平、市場競爭力和應變能力,以增強承貸單位的還貸能力。
天津市科委主任李家俊說:“目前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的貸款平臺在信息溝通和項目評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打包貸款及貸款平臺自身良性運行機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只有貸款平臺自身發展了才能承擔更大的風險,國外科技投資銀行的模式可以借鑒。”
- 中小企業信息化不創新將知易行難2017-10-24
- 購買ERP軟件中小企業最重實用性2017-10-24
- 分析:“以推為進”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2017-10-24
- 中小企業信息化需要“柔性”戰略2017-10-26
- 中小企業信息化實務及營養配方2017-10-31